首页

女王视频导航

时间:2025-05-29 15:04:38 作者:戴锦华:遇到人生“至暗时刻” “心里有别人,心里有世界” 会帮我们熬过去 浏览量:37599

  今天(7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介绍,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下一步,我们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力强化高校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对学校和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在高校中既需要“全能选手”,又要有“单项冠军”。我们将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塑造并发挥高校的优势,追求卓越、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聚焦优势突破方向,打造一批一流学科标杆,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

  二是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我们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高校学科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以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促进科技创新思维的提高,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我们将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升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把重大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将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通过长周期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价,引导支持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校青年教师,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挑战科学“无人区”。我们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不断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

新华社万象10月12日电(记者朱超 刘锴)当地时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万象同老挝总理宋赛共同出席中国政府援建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仪式。

2023年西藏自治区专利授权1877件 其中发明专利299件

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97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如何应对老龄化?民政部部长陆治原的回答给老年群体带来“定心丸”。

3个月开了15年的药,斩断以药骗保产业链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既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动体现。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聚力赋能。

塔里木油田柯克亚储气库开启冬供模式

为何步入老龄化还能实现经济更高增长?林毅夫认为,除上述“人才红利”外,处在追赶阶段的“未富先老”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空间较大。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提高,也使得其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强,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水平提高更快。

广州海关出台18项便利措施服务保障第135届广交会

据了解,该站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协调联动,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推动口岸货物运输“双向”提速增效,实现人员通关“零等待”、货物通关“零延时”,为企业营造优质高效的通关环境。(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